標題:

1歲大嬰兒發燒 活動力正常

發問:

我女兒昨天發燒 在之前是有感冒 咳嗽流鼻水 發燒後不太肯喝牛奶 也比較會流口水 不過會喝水 會要餅乾吃 也有餵飯給她吃 她都肯吃 還會一直要 不知道這樣是為什麼...不喝牛奶外 其他都很正常 活動力也很好 發燒後有給她吃退燒藥 可是等藥效過後又開始發燒 去給榮總看過 抽血驗尿都正常 那這到底是什麼問題 為什麼這兩天都會一直發燒 更新: 所以...小朋友因感冒發燒 都會持續發燒數天 如果活動力都正常 都係屬正常狀況嗎

最佳解答:

除了白開水之外,還可以考慮用含有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的流質食物,如果汁、牛奶、無氣體含糖甜飲料、乳酸飲料,或運動飲料來進行補充,不但可以使排尿量增加,排出毒素幫助降低體溫,又可補充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或電解質喔。 退燒的方法包括: 1.幫小病人溫水拭浴或洗個溫水澡:6歲以下的孩子接受溫水澡(30至40℃),每次以泡澡方式10至15分鐘,一般4至6小時一次,此方法可使皮表血管擴張,發揮散熱效果。 2.睡冰枕讓頭部覺得清涼些:若小孩體溫於38.5℃以下,可先行給予睡冰枕,基本上是有幫助的,但要注意一歲以下的嬰兒不適用。 3.穿著透氣涼快的衣服:發燒時,小孩的衣服穿著和平常一樣即可,勿需多添衣服,穿太多衣服,流汗太多,則更容易發生脫水,事實上穿著衣服應減少,以幫助散熱,此外,應天天洗澡,保持乾淨,才不會造成繼發性細菌感染。 4.使用退燒藥: 家中應常備有口服退燒藥及肛門栓劑退燒藥。小孩發燒時:如非常不舒服,或體溫>38.5℃,可先予口服退燒藥。若吃完藥後燒沒退,可先給予洗溫水澡或服藥後1小時,仍持續高燒沒有流汗等退燒的情形,可以給予栓劑。口服退燒藥與栓劑兩者吸收速度不同,但效果一樣,至於退燒針,則少打為妙:其作用雖和前兩者相同,但小孩子多受皮肉之痛,並造成兒童對醫護人員恐懼感,且可能造成注射部位纖維化,這是當前家長最應更正的觀念之一。 一般而言退燒藥的使用,須間隔4-6小時以上,若能合併使用睡冰枕,洗溫水澡效果更好。 發燒小孩,若已找出病因,則需按時服藥(此時仍會發燒數天),這時退燒已不是最重要:最重要的是觀察小孩徵象,如呼吸困難、腹脹、疼痛、意識變化等。 三更半夜發覺小孩發燒,不必急著找醫師,如果小孩仍能很安穩的睡覺,不如讓他好好休息睡到天亮;或可以直接給予栓塞劑。如果吵鬧不安,可按照上述步驟處理,待天亮後,再帶去看醫師。 嬰幼兒(小於5歲)的發燒常會有熱痙攣(抽筋)的併發症,最常發生於6個月到5歲的小孩,溫度超過38.5℃,常在發燒頭24小時內發生,一般是良性的,抽搐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,有熱痙攣體質的小孩,如果有發燒,應先服用退燒藥,然後立刻求醫。 總之,小兒發燒時不必驚慌,「退燒」並不等於「治病」,找出病因,對症治療,自然會退燒。 人體的下視丘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,作用就像冷氣機的設定溫度,正常的時候嬰幼兒設定的溫度比成人稍高,所以台語俚語說「囡仔屁股三斗火」很有趣,嬰幼兒肛溫大約在攝氏三十七點五度,上下變動一度左右。成人和較大兒童口溫大約攝氏三十六點八度,上下變動零點五度。 如果設定溫度提高,例如人體感染病原,引起白血球反應,產生「熱素」,就會刺激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,當設定溫度被調到39。C時,身體藉著肌肉打顫收縮產熱,或者減少出汗散熱,將體溫提升到39。C為止。所以發燒前,可能會發冷發抖,再突然高燒,某些細菌毒素,這種現象特別明顯。 許多父母也觀察到,孩子容易在夜間發高燒。這是因為嬰幼兒身體含水比例較成人高,只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,容易發燒。孩子生病的時候,體力變差,睡得久。夜間長時間不進食喝水,當然體溫升高。

其他解答:AC82835628592A17
arrow
arrow

    楊孟儒含藐題榜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